五星紅旗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旗渠精神給我的啟示【四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篇: 紅旗渠精神給我的啟示
通過學習紅旗渠,我意識到人們總是需要神,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復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我們黨辛苦奮斗創業,辛苦奮斗成長,成就偉業。沒有艱苦的奮斗,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局面。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必將萬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必將成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改革開放30多年,讓我們沐浴春風,感受改革帶來的幸福生活。但是,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黨的領導干部,不想再做艱苦的工作,不能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無法與大眾密切聯系,甚至脫離大眾,有很高的現象。如果不堅決防范和克服這種現象,黨的事業就無法前進,甚至會受挫。無論我黨取得什么成就,都要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聯系大眾,不斷維護大眾的根本利益,使我黨始終保持與大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得到大眾的支持和支持,始終站在不敗之地。
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與目前開展的黨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要求完全一致。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員干部弘揚正氣、抵御邪氣、廉潔從政的有力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務員都應該把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作為他們成功的基礎和靈魂。
實踐證明,無論何時維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我黨都有呼吁力、戰斗力、團結力、向心力,能夠引領眾多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地干事創業,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目前,面對各種邪惡的襲擊,需要積極提倡,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紅旗渠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紅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我們必須充分發掘和運用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紅旗渠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是頑強的愚公,還是填海的精衛,無論是石大溝的郭變花,還是桃花洞里留下最美的笑容的原海生,他們最美的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老師,應該讓祖國的花在未來綻放,為祖國的建設獻上力量,為祖國的明天開辟新的篇章。
第2篇: 紅旗渠精神給我的啟示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江西于都考察調研,向全黨發出了弘揚偉大長征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的號召。其中蘊含的特別意義在于,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長征精神承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湖南是紅軍長征歷時最久、行程最長、犧牲最慘烈的省份之一,留下了中央紅軍、紅六軍團、紅二軍團等浴血征戰16個多月、輾轉9個市州48個縣(市、區)的紅色足跡,譜寫了一闕闕感人肺腑、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作為長征先遣“西征”誓師地、重要戰略策應地和勝利轉折關鍵地,從紅軍長征中汲取守初心、擔使命的奮進力量,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是我們這一代湖南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長征是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是標注信仰高度、彰顯信仰力量的精神范本。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始終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習近平總書記為之動容、多次彰揚的“斷腸將軍”湖南籍烈士陳樹湘,長征中被俘后寧可斷腸也不斷脊梁,以“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壯舉詮釋了信仰信念的力量??恐@種信仰信念,黨和紅軍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而且翻越了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的錯誤思想障礙,邁出了獨立自主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讓真理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引我們的理想、堅定我們的信念。按照“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的要求,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將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扎根在頭腦深處、落實到實際行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提出的“精準扶貧”“一帶一部”“三個著力”“守護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使之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題中之義。紅軍長征一次次絕境重生并最終創造難以置信的人間奇跡,就在于我們黨領導紅軍敢于“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犧牲精神和頑強革命斗志。在湖南這片土地上,當年紅六軍團為了給中央紅軍“探路調敵”,80余天轉戰18個縣市區、奔襲5000多里,從“敵軍圍困萬千重”中殺出一條血路;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后毅然發起湘西攻勢,吸引牽制近20萬國民黨軍,徹底打亂敵人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主力的軍事部署……無不生動展示了敢于犧牲、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這個目標決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從湖南來看,我們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前所未有,這是更為嚴峻復雜的挑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繼續保持紅軍長征時那么一股革命熱情和拼命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奮力把湖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抓好產業項目建設,在攻堅克難中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碑斈昙t軍長征途經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一直惦記著三位女紅軍的徐解秀老人后來飽含深情地說了這番話?!鞍霔l被子”的故事,真實反映了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黨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歷史,也生動詮釋了我們黨“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初心和恒心。歷史走到今天,生活在湖南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三湘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但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的很多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好。全省還有20個貧困縣、8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摘帽,城鎮也有不少困難職工,改革轉型給部分勞動者帶來了陣痛,人民群眾反映的揪心事煩心事鬧心事還有不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真正把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大力弘揚“半條被子”精神,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堅決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所有三湘父老都能致富奔小康、過上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黨領導的紅軍用鋼鐵紀律、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支持的力量之戰、人心之戰。在“第一軍規”頒布地和紅六軍團長征“西征”誓師出發地的湖南桂東沙田鎮,至今流傳著紅軍“夜宿梨山、秋毫無犯”的佳話;在汝城延壽瑤族鄉,紅三軍團籌措糧食的“一張借據”故事口耳相傳。正是透過黨和紅軍紀律如鐵的實際行動,老百姓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打鐵必須自身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動黨的各項建設,堅決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行為作斗爭,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注重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從領導干部和領導機關做起,促進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尊崇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以上率下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將偉大長征精神轉化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動力,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走向更遠更光輝的未來。
第3篇: 紅旗渠精神給我的啟示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上世紀60年代,老一輩林縣人在楊貴書記的帶領下以“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氣魄,十萬民眾上太行,奮斗十年,完全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削平山頭1250個,開挖隧道211個,架設渡槽152座,挖砌土石2225萬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紅旗渠,引來漳河水,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林縣人民吃水難問題,結束了林縣世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歷史,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巔。紅旗渠不僅是現代工程的奇跡,是一部與大自然搏斗的壯麗史詩,更是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搖籃。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州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通過到林縣實地學習紅旗渠精神,我覺得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勇于擔當,為實現“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做出應有貢獻。
一要做有崇高理想的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經得起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六十年代初,正是國內連續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外反華勢力卡我們脖子的困難時期,缺衣少吃,人民群眾生活非常艱難。林縣縣委既面臨著資金缺乏,物資、糧食緊張和險惡施工條件等困難,又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誤解和指責,甚至面臨著丟官罷職的嚴峻考驗。林縣縣委之所以能夠帶領全縣人民最終修成紅旗渠,從根本上講,是以楊貴書記為班長的林縣縣委牢固樹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堅定政治立場,堅守理想追求,把縣委的決策部署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統一起來,凝聚起了修建紅旗渠的磅礴力量。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首要的是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色業績,成就出彩人生。
二要做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千百年來,缺水給林縣帶來了苦不堪言的災難,在缺水環境中苦苦掙扎的林縣人民,祖祖輩輩想水、盼水,始終懷有一個水的夢想。林縣縣委決策修建紅旗渠,不是為了好看,更不是為了謀取政績,而是為了滿足林縣人民“寧愿苦干不愿苦熬”“辛苦一代,幸福子孫”的強烈愿望,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林縣人民的吃水問題,是真正為了人民在修渠。正是因為紅旗渠是得民心、合民意、為民造福的工程,林縣縣委才能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歷時十年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人工天河。今年,是我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開局之年,也是海州區在“三區兩城”建設和“兩大攻堅”的關鍵之年,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需要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花大力氣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爭取各項工作取得良好的進展。
三要做敢于擔當的共產黨員。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紅旗渠的修建從一開始就面臨重重困難。不少人說,在這崇山峻嶺中修渠,簡直是異想天開。有人甚至對楊貴書記說:這個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對此,楊貴書記沒有絲毫退縮,他給自己準備了一個刻有“千古罪人”四個大字的石碑,帶領縣委一班人以大無畏的氣概,忍辱負重,勇于擔當,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改變林縣歷史的重大決策,使紅旗渠最終得以建成,譜寫了修渠引水、改變命運的偉大樂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就要認真學習以楊貴書記為代表的林縣廣大共產黨員敢于擔當的高貴品質,勇于擔當、奮發作為,充分調動全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爭當“四實四干”(說實話、謀實招、辦實事、見實效,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敢抓敢干、善謀善干)“三扛三將”(勇于扛事扛雷扛責、爭當猛將闖將虎將)型干部,全面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完成“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節點目標任務,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做出應有貢獻。
第4篇: 紅旗渠精神給我的啟示
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并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
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饑。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于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干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跡,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群,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感召著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回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斗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斗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并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貧窮落后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準備,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們的后代不懈奮斗。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
與當年林縣的干部相比,現在干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干部的群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干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干,無私奉獻。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范。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里,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干部樹立做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弦,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