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敬老感悟
當我們吟誦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怎能不想起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
他們用愛心養育我們的身體,用智慧啟迪我們的思想,用美德陶冶我們的品格,用真情溫暖我們的心靈。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世界上最無私的付出。
而終有一天,我們的父母不再年輕,腰桿不再挺直,行動不再靈便,當他們孤單地看著夕陽最后一抹光芒消失在山后面的時候,他們多么希望也能得到子女的關愛,也能得到心靈的安慰。
這時候,我們怎能忘記孝親敬老這應盡的責任。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就是要學會關心體貼和照顧父母長輩。
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流傳著許許多多孝親敬老的典范。
黃香9歲,夏為父扇風,冬為父溫被;子路為母背米百里,陳毅為母清洗衣褲……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同學們,盡管我們年齡還小,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父母生病的時候,守候在他們身邊噓寒問暖,端湯送藥,讓父母從心中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
我們還要將愛心延續到在社會上幫助那些生活不便,有困難的老人,給他們多些心靈慰藉;在公共場所讓一個位,撐一把傘,換一個燦爛的微笑,都會讓人感到無限的溫暖。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是今天,還是明天,我們都要弘揚這一優良傳統,做一個孝親敬老的好孩子。
同學們
孝親敬老,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你開始行動了嗎
孝親感想作文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
但我們感恩的心不會變,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學生孝敬父母的獲獎感言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
孝親感悟
當落日的余暉柔柔和和地灑滿一路,鳥兒們群飛歸巢的時候,走在路上的你會不會覺得回家是件溫暖、幸福的事,因為家中有你最愛的親人和外界所不能給予的溫暖,如果你能感受到這些,那你不僅是一個幸福的人,更是一個善于體會幸福的人。
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而且哺育我們成長默默地為我們付出,時刻關心我們。
是父母帶給我們力量和鼓舞,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我們著想,為了我們的前途和未來,付出得再多,也不求回報,不曾有過怨言。
而我們,想想我們為父母做過多少事情
我們對于父母的付出看作是那么地理所當然,毫不在意,可誰想過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些什么,其實我們現在能做(華考范文網編輯整理)的只有努力學習,好好孝敬父母,僅此而已。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孝敬父母也是在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老師,是我們心中最尊敬的人,他們像一個個辛勤的園丁,細心呵護著我們的成長的幼苗,每天重復著教育的工作,不知疲倦,不求回報地默默地付出了他們的青春,甚至一生,他們從無怨言,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一樣疼愛,學會尊敬老師是我們作為一個學生所必有的道德品質。
孝敬父母,尊敬父母,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美好品德,有時,我們也應該學會為他人付出,享受他人對自己的關心照顧是一種幸福,孰不知,關心照顧他人也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寫寫孝親敬長的感言
我原來也寫過比較有經驗 就是寫你咋個孝親敬長 然后再寫你的一些建議 加一些優美詞語就行了撒
我向父母獻孝心活動感悟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
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
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包含著父母的心血和勞作。
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
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比地闊,因此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父母的愛是無邊無際的,無論他們打我們、還是罵我們,都是對我們愛的表現啊
父母每天為我們掙錢、操心、擔心,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操心,然而,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家庭中的道德禮儀越來越被忽視,我們在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方面不如前輩們做得好,有些同學在家里還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對父母的操勞和關心往往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稍有不如意就埋怨、指責父母,惹他們生氣;還有些同學認為,在社會上對別人是得講禮貌,在家里對自己人就不用講道德、重禮儀了。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給我們人世間最偉大無私的愛、無價的情,所以,我們應該回報以孝心。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體貼、關心、尊敬、熱愛父母的好學生。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讓父母舒心;多幫忙,讓父母省心;勤奮學習,讓父母開心。
同學們,試著替父母當一天家,去體驗一下父母的辛勞
讓我們把愛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快樂,真誠地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尊師孝親,感恩勵志》報告會心得體會
“孝親尊師”含有兩層意思:“孝親”和“尊師”。
我們都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上來的,這一點無一例外,只有《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除外。
(學生笑聲。
)生命是父母所給,我們作為子女的,應該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孝”是百善之首,“孝”是德之根本,不管什么原因,這份恩情理應回報。
我們不論怎樣效力,都償還不了父母給我們養育之恩。
所以,我們一定心存感恩之心。
交友,要看他孝親與否。
不孝父母的人,決不能對他人友善。
如果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時刻不忘父母之恩,就會激發內動力,去克服一切困難,刻苦學習。
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經歷了三個階段。
學習中我們會碰到一個個困難,遇到了怎么辦
繞開躲避么
非也。
如果我們想到父母期盼的眼神,就會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就會取得進步。
如果想到了父母的期盼,上課就不會溜號搞小動作,學習就一定會刻苦,成績就一定會提高。
父母盼我們成人,有學識,我們就要把遇到的問題一個個解決。
孝親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內動力,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力量的源泉。
(熱烈的掌聲) 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古人有姓、名、字、號,對對方直呼其名,被視為大不敬。
但是,老師可直稱學生之名,父母也可稱子女之名。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古時孩童到私塾學習,要舉行拜師儀式。
由父親引領,請老師上座,父親先跪下,子女隨之也跪下,向老師行三拜九叩大禮。
父親拜老師的過程是教育子女的過程,對老師要尊重。
父母給了我們肉體的生命,而老師在培養我們的智慧的生命、知識的生命。
老師的表象是在教知識,實際是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
智慧生命與肉體生命同等重要。
孝親與尊師也同等重要。
課堂是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主渠道。
如果我們心存對老師的感恩,上課就會集中精神,不會做對不起老師的事情,注意聽講,每節課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收獲巨大。
這樣學習效率就會提高了。